close

Lilypie - Personal pictureLilypie Fifth Birthday tickers

Lilypie - Personal pictureLilypie Second Birthday tickers


新年快樂!(噯,一月都快過完了我還在新年快樂,還是乾脆說給大家拜個早年算了?)

0125-24
【新年快樂!這位小妞再兩個月就要四歲半了耶。】

雖然說每年都覺得時間過的好快,但是今年不知怎麼的,從幾個月以前就一直很自然地以為自己在過2016年,所以現在看到2016反而沒什麼太多感嘆,有時簽日期的時候居然還想想2017咧(是嫌時間過得不夠快嗎)。

話說2015年年末我們家的大事,除了訂了回台的行程,就是小嫣子今年暑假的入學事宜終於塵埃落定。先說這一篇我不但故態復萌,還變本加厲,是一篇長得不得了,又沒有什麼照片的文,最後還硬塞了一點點小嫣子的成長紀錄。但是這段過程實在太驚險刺激,我知道不管是將來輪到弟弟,又過者兩小都大了、事過境遷之後我一定會拿出來回味,所以一定得趁這記憶猶新時記一下。

0125-25
【這篇除了後面成長紀錄,都沒啥照片,就來隨便貼一張點綴一下吧。我們聖誕節前帶她去滑冰,這傢伙很愛很愛,叫她拍照居然擺出這種姿勢,誰教的啊?】

好了,聲明結束。在我紀錄這個「入學申請記」之前呢,得先來稍微介紹一下美國的基礎教育制度,然後再來抱怨一遍加州的學制(提一遍罵一遍,是要抱怨幾次)。

美國的基礎教育跟台灣的義務教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不一樣,是從相當於幼稚園大班的Kindergarten(簡稱K年級)開始,K之前都算學前教育(所以叫preschool),上不上是家長的選擇,不過,K之後,家長的選擇也不少就是了,除了一般公、私立學校,還有Charter Schools(特設學校),甚至還可以自學(Home Schooling),這個要介紹起來就沒完沒了了,所以好奇的人可以自己上網查,我們家爸爸的親表妹有四個年齡在一到九歲之間小孩,住在紐澤西州,她就是home school自家的孩子,至於她的故事呢,我只能說我每次聽每次都歎為觀止。

言歸正傳,美國因為是聯邦制的關係,每一州的學制多多少少都有些不同,光是入學年齡這一樣,就是各州各自表述,公立與私立學校也不一定同步。在台灣長大,我們從小習慣的學齡分界就是九月一號,也就是說同一年中出生的小朋友,以九月一號為分界,之前出生的小朋友同時間入學,而之後出生則在隔年一起入學。美國雖然很多州也是採用九月一號,但是也有不少州是採用其他的日期,以我們居住過的紐約州來說吧,現在我不敢肯定,但是從前它的學齡分界是十二月一號,更古早以前是一月一號,也就是同一年出生的小朋友都在同一年入學。而紐約州的鄰居紐澤西就更妙了,它讓州內各學區自己決定,不管是九月一號還是十二月一號,或者其他日子,只要該學區決定了就好了,感覺一整個隨性啊。而我們現在住的加州呢,過去一直都是採用十二月一號作為學齡分界,但是幾年前決定要改為九月一號,於是這幾年逐年調整,每年分界日推前一個月,一直到前兩年(吧),才終於落在九月一號。

我在搬來加州之前,不知道是曾經聽過人家提起十二月一號這個日子,還是潛意識裡就以紐約印象設想加州,傻傻地以為學齡分界日就是十二月一號,沒想過這個日期每個州都可能不一樣,更沒料到即使是一個州,這個日期還會改變,所以小嫣子出生快一年我才知道等小嫣子要入學時,適用的學齡分界日是九月一號,而生日是九月二十三號的她,必須跟著九月一號以後出生到隔年九月一號之前出生的小朋友一起入學,比我一直以為的晚了一年。當初聽到的時候,我雖然不至於「晴天霹靂」,但是腦海中冒出許多負面的想法倒是真的,我的第一個反應就是,生日只差三個禮拜,卻要在preschool多待一年的成本誰要付啊?雖然這想法很現實,但是這裡的Childcare貴得要死,preschool跟保姆比算是最省錢了的了(當然還有教育價值啦),一年算下來還是很多錢啊。尤其是如果小嫣子從生理心理發展上來說真的比較適合多留在preschool一年也就算了,如果她在各方面都已經準備好了,我們卻因為生日的關係必須把她多留在preschool一年,我就覺得這個錢花得很冤枉呀。

不過,因為加州的入學年齡在這幾年算是調整期,許多之前可以入學的孩子,一下之間變成需要多等一年才能入學(這個制度更改的最大理由就是老師們希望孩子們成熟一些,認為學習效果會好一些),很多家長實在無法多負擔一年的托兒費用,於是加州特別為生日在十二月一號與新分界日中間的孩子,在Kindergarten之下多設立一個銜接班(Transitional Kindergarten,T-K),小嫣子照制度今年暑假如果不是繼續留在preschool,就應該要去上T-K。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提舊金山這個被我嫌得要死的基礎教育學制,它的公立學校呢,不是採取學區制,而是樂透制(真的,直翻就是這樣,Lottery System),也就是說學齡兒童的家長在孩子要入學的學年之前的一月份,必須像樂透選號那樣,填一張志願表,上面依意願列出想申請的學校,然後SFUSD(San Francisco Unified School District舊金山聯合學區)就會透過一個主要是隨機又不完全是隨機、標榜公正透明但是比黑箱還難懂的機制,為每所學校分配學生,家長根據分配結果可以選擇接受或者放棄,進入下一輪更驚險刺激的樂透,一直到被分配到喜歡或者可以接受的學校為止。樂透一共有四輪,最刺激的地方是最後一輪的開獎是在開學之後,也就是說心臟夠大顆的家長,可以賭開學之後自己喜歡的學校有因為沒有完成報到的學生而釋出空位,然後自己的小朋友可以被抽中,據說,敢賭到最後的家長通常都有不錯的結果。

這個制度最大的立意,就是希望能平衡學區之間的差異,講好聽點是希望每間學校都是明星學校,講實際點是希望明星學校不要都集中在「好區」。結果這個目的達到了嗎?我只能說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可以肯定的是,這倒是造就了舊金山成為美國主要大都市中年輕小家庭比例最低的城市(有學齡兒童的家庭紛紛受不了搬離舊金山了),而私校就讀比例也高居不下。

我個人對於賭博向來不熱衷,連之前powerball彩金上百億美金我都不為所動,怎麼可能希望把自己孩子的教育拿來當賭注?而且不說在評比中表現優秀的熱門學校想抽中不容易,光說我只想能夠像其他地方的家長將孩子送往家附近的學校、不用成天舟車勞頓這個小小的願望,都不見得能夠實現,我就對舊金山的公立學制非常反感。不用我再一次強調,我目前人生階段的最高指導原則就是「方便」兩個字,小嫣子的才藝班必須是離家步行可到的距離,學校當然也得要如此。我跟我們家爸爸上班通勤都不開車,所以如果小嫣子的學校必須開車或者坐很久的大眾運輸工具才能到,我們的工作就算再怎麼有彈性,考量上下學接送與之後通勤時間,怎麼想都實在是力有未逮、沒辦法應付啊。也因為如此,除了我們家附近名義上那間「學區學校」之外,放眼整個舊金山,我們還真的沒有一間公立學校能夠納入考量,就連那間「學區學校」,也得要坐公車才能到,不然走路得花大約半小時,而且是跟我們上班的方向完全相反,即使如此「委屈」也不保證我們能抽得到。當然,我們也可以豁出去,先申請再說,等到抽中之後再來想接送的問題。也因為樂透制的關係,舊金山的公立學校學生可以說是來自市區的「四面八方」,所以學校絕大多數都是沒有校車這回事的,沒辦法親自接送的家長,除了想辦法跟別的家長組成「自救會」,就是必須另外請鐘點保姆接小孩下學、順便照看小孩到家長回家(不要問我早上上學怎麼辦,我如果想得出來就不會罵這麼兇了)。

就算上下學接送這個「小細節」可以克服,還必須要能夠抽中意願表上的學校啊。關於怎麼填寫志願表,該放多少間學校、又怎麼排序才能增加中獎機會,這都有教戰守則的,老實說我們至今沒有搞得很懂,比如說坊間家長們流傳要選到四十到五十間學校,可別說五十間學校,我們連五間都選不出來啊!而且選擇志願表上要填的學校,不是資料讀讀、順手填填的事,那是一項費時費力的大工程哪。打從孩子要入學的前一年起,家長們就要開始每一間學校逐一拜訪,實地了解學校的軟硬體設施與師資、教學風格、課後安親班等等,我到今天依然真心覺得這是一個很瘋狂的活動,每一間學校的參觀安排不盡相同,有的要遷就學校的日程,有的必須打電話詢問安排,光是排定參觀就麻煩得不得了,加上每一個參觀都是一般週間上午的時候,而家長們拜訪十間、八間學校是常事,光是這一項所投入的時間與精力就讓我白眼翻到後腦勺去。這還只是公立學校呢,因為樂透制,沒有人能保證你能抽中想念的學校,所以只要經濟環境允許的家庭,都一定會同時考慮私立學校,這又是沒有十間,也有個三、五間的事,總共加一加,從九月到十二月這段時間要拜訪十幾二十間學校,對家長們來說不是什麼稀奇的事。而且私立學校跟公立學校不一樣,是獨立招生,每一間學校的入學申請要求都不一樣,除了落落長的申請表格與申論題(像是寫出選擇該校的理由、對孩子學習上的期許之類的),很多還要求通過入學測驗與面試,更別說動輒五十、一百美金的申請費了,可這明明只是大班、大班、大班啊,為什麼搞得像是申請大學、研究所的啊?我光說沒有說服力,這個紀錄比較表,就是某一位媽媽的熱心分享,裡面公立學校列了四十來間,私立也有二十幾間,你看了是不是跟我一樣都要熱淚盈眶了呢?

不過呢,因為小嫣子的生日關係,這個自從小嫣子出生以來就讓我們很焦慮的問題,目前對我們來說還不是大問題,因為照制度,公立學校她只能申請T-K,但很妙的是,全舊金山公立學校有附設T-K的其實沒有幾間,差不多兩隻手的手指頭數得出來。「很幸運的」,我們家附近那間「學區學校」剛好就有T-K,不過,就算有一堆選擇,考慮了交通因素之後,公立學校的T-K,我們也只能選這間學校而已。只是,事情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因為即使是T-K,走的還是樂透制,也就是說參訪、申請、填表、抽籤,一樣不少,最後還不能保證能上,更讓人想抓狂的是,就算抽中了T-K,也不代表隔年可以直升K,也就是說,這個樂透抽籤的過程,還得要重來一遍,孩子好不容易適應了一個學校,一年之後很可能得再來一遍,我合理懷疑,舊金山的學制應該是一個存心把年輕家庭都趕出去的計謀吧,我們家爸爸也曾經很豪氣地撂下狠話(其實是幼稚),說我們下個月就搬離這個鬼地方,只是放眼灣區,房子一間比一間貴,不是說搬就能搬,出了灣區,我們不只要找房子,還要找工作,於是爸爸只好很「無奈」的妥協,從「下個月就搬離加州」的緊急計劃,改成「未來三到五年搬離舊金山市區」的中程目標。

就算這些都一一搞定,家長要面對的挑戰還沒完呢。公立學校雖然號稱免學費,可是學校常常兩點半、三點的就放學了,有些日子還更早,於是課後時間的安排與接送就成為家長的難題,雖然大多學校有提供課後班,可是這是要額外付費的,而且課後班的內容品質不一,有的純粹只是有人幫你顧小孩,至於小孩這段時間要幹嘛,完全隨他,因此有些家長寧願把這個錢與時間花在比較有意思與意義的活動上,像是語言、音樂、舞蹈、運動等等,只是這來回接送又是一個讓人頭痛的問題。我記得我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是自己坐公車走闖台北市的,所以我並不反對讓自己的小孩也早早學會獨立,只是我這麼想,警察杯杯可能不同意就是了。美國每一州對於小孩單獨在家或者行動的最低年齡規定都不同,雖然加州沒有明文限定,但是警察如果在路上看到他覺得年齡太小的孩子,是有權通報的,根據有經驗的家長說要到九歲上下,才算是普遍可以接受的年齡。如此一來,如果把課後班與請人接送的成本算進去,公立學校一點也不便宜,這還不算家長得勞心勞力沒有一天安寧的部分呢,好啦,是也沒那麼嚴重,而且學校早早就放學這件事倒不是只有加州如此,只是爸爸媽媽都要上班、附近又沒有親友可以隨時支援的家庭,這點很惱人就是了。

既然公立學校只有一個選擇(而且還是一個讓我們興趣缺缺的選擇),我們當然得考慮B計畫,其實小嫣子現在唸的preschool就有設T-K,我們可以讓她繼續念一年之後再來直接考慮Kindergarten。當初會想走公立學校老實說是成本考量,可是後來發現公立學校不見得抽得中,即使抽中了上下學接送遠比現在麻煩許多,還有課後班的問題,最重要的是一年之後可能還得換學校,老實說我真的是意興闌珊。只是小嫣子現在念的學校畢竟只是preschool,最多只能唸到T-K,沒有辦法往上繼續讀,一年之後我們還是得面臨公立學校讓人焦慮的入學過程,也還是得考慮私立學校,既然如此,倒不如現在先研究一下,如果有離家近又不錯的學校,可以一路從T-K念上去,那麼不管明年如何,好歹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是說進一個小學需要這樣曲折的戰略嗎)。

我們家附近走路可到的私立學校不少,隨便一數都有五、六間,其中有兩間是我們當初替小嫣子申請preschool時就考慮過的天主教學校,無奈這兩間學校都沒有T-K,而且在入學年齡上跟公立學校一樣嚴格,小嫣子就算考過入學考試,也會因為生日的關係,只能留在preschool,如此我們還不如讓小嫣子留在現在的學校呢,因此這兩間我們不予考慮,而另外一間天主教學校則是口碑普普,也同樣沒有T-K的班別,我們連聯絡都沒試,直接劃掉。剩下的兩間一間離我們家比較遠,走路大約十到十五分鐘,但是學校很新、硬體設備不錯而且家長間的評價很好,也有T-K,最讓我動心的是學校很貼心,有各種課後班與「托兒安親」服務,除了一大早上課之前與下課之後,他們甚至還有假日服務,雖然都得要額外付費,可是對於像我們這種舉目無親的雙薪家庭來說,能夠不用煩惱大人要上班小孩卻放假的日子該怎麼辦,是一件超解憂的事啊,所以我們十一月就決定預約學校參觀,不過一直等到十二月中才成行就是了。這間學校有個很妙的學程設計,是它的特色,也是賣點(?),就是兩個年級混搭一起分享教室、同班上課,但是課程內容還是適齡的。比如說T-K和K同班、一跟二年級同班,學生在每一個混搭班都要待兩年。老實說詳細的運作方法我至今還是沒有搞得很清楚(抓頭),我只知道這個設計的立意是讓老師們有更長的時間熟悉學生,減少升級換老師重新適應的時間,同時也讓同班中的低年級學生有機會跟高年級學生密切互動學習,而高年級學生能夠學會照顧低年級同學(吧)。實際參觀之後,我個人覺得這個學校在硬體設施以及整體感覺上都不錯,對於混搭班這個設計(因爲沒搞懂)我其實說不上來是喜歡還是排斥,不過爸爸對於這點的反應比我強烈許多,覺得很不合理,更讓他反感的是在簡報中學務主任偶然提到學校老師們的薪資完全是按照年資這件事,學務主任的用意是在說老師們有很大的自主空間,設計品質好的教學內容、參與學校的運作,因此對學校的向心力很強,所以學校只需要按年資付薪水,老師們一樣開開心心地來上班。只是在資本主義、自由經濟職場打滾過幾年的人,應該很難想像這種人才管理制度,我乍聽的時候雖然也覺得不可思議,但只是覺得學校果然是另一個世界,而爸爸則覺得這種莫名其妙的制度是一大警訊,只差沒直接走人了,當然,讓我們這麼瀟灑的真正原因是在參觀這間學校之前,另外一間學校的入學程序我們已經差不多都走完了,心情是篤定的。

這間學校呢,大家不用猜,就是小嫣子即將要去念的學校。這間Adda Clevenger學校離我們家只有五個街口的距離,跟現在小嫣子學校離我們家的距離差不多,這點對我們家很重要,所以光是這一樣就讓我加了十分。這間學校規模不大,雖然是中學加小學(K-8年級),全校學生也只有一百多個,每個年級平均不到二十個學生,算是名符其實的小班制。跟這間學校比,我們家附近的那間公立小學光是K-5年級總共就有五百多人,小嫣子現在學校裡有一個「學長」就是去念了那間學校,他媽媽告訴我每到下課自由活動,全校五百人一起跑來跑去很壯觀(大概是一種非洲水牛遷徙的概念),他們家的哥哥剛入學時,一下子從全校不過二十幾人的Preschool到五百多人的小學,非常不習慣,下課時間找不到一個安靜的地方,讓他很焦慮。我剛開始聽到也覺得很難為小朋友,後來想想我小時候念的小學隨隨便便一班都有將近六十人,全校動輒六、七千人,我也沒有什麼焦慮啊,五百人簡直是小菜一碟啦,所以我雖然可以理解學校小、師生比例高理所當然比較貴,這個對我而言倒不是太有力的賣點就是了。

這間Adda Clevenger最大的特色,是在Performing arts(表演藝術)的著重,雖然不是表演專門學校,學生們卻在正規的一般課程之外,必須要修習表演藝術相關的課程,也要參與像是合唱、戲劇、舞蹈等等相關的表演活動,也因此這間學校在每日課程時間上比其他學校長很多,一般學校下午兩、三點就放學了,這間學校每天的放學時間是下午五點,等於把課後班直接融入課程裡,而表演藝術就相當於課後班的主題。看到這裡,了解我的人應該已經猜到,我第一個反應就是不用煩惱課後時間安排的事實在太好了,第二個反應是,課後班的成本算在學費裡,讓這間私立學校比起來瞬間便宜許多(是的,我就是這麼現實),第三個反應才是教育價值,其實不管將來小嫣子的興趣與專長在哪裡,我都認為從小接受藝術的薰陶與訓練對小朋友的身心發展有大大的好處,就像我真心認為讓孩子小的時候開始接觸學習樂器是很重要的一樣,為的不是想栽培他們成為那個領域的什麼人,而是這整個過程在陶冶性情、培養興趣、刺激身心發展、學習表現自己,甚至自制力的訓練上,不管是一對一還是團體的學習、學的是哪一種樂器、學多久,好處都是數不完的。於是,相對於有些家長認為學校每天課程太長、或是對表演藝術持保留意見,我跟爸爸則是覺得這完全是可遇不可求、難能可貴的安排啊,而且小嫣子現在每天在學校也都待到五點之後,她也樂得很,一點兒委屈也沒有,所以我們不擔心課程太長的問題。而且關於這點,學校也說了,像小嫣子這種年紀的班級,雖然課表上沒有午睡這一項,可是如果小朋友有這個習慣或者當天想來個午後小憩,學校都會幫忙安排,實在太人性啦。

更特別的一點是學校對T-K、K沒有強制入學年齡的限制,只要申請入學評量通過,滿四歲就可以進入T-K,入學時間也不限在學期開始。如果學校與家長根據學生狀況評估而同意的話,小朋友可以不一定要念滿兩年的T-K與K,直接往一年級念上去也可以,將來隨時決定延長某一年級也可以,不管是要加強某一些領域還是利用這個時間接觸其他的東西都可以跟學校討論,這大概因為學校小才能做到吧。基本上,不只T-K跟K的界線很模糊,也顛覆了我們對傳統的「跳級」與「留級」的概念,完全視學生狀況與意願,一整個很彈性,很對我的胃口。

*******************
照片多很多的
(4Y2M-4Y4M) 小嫣子成長日記之Kindergarten入學申請大樂透 (下)
在這裡

*******************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舊金山 小學 私立學校
    全站熱搜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