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風的故鄉水的印象自由的天堂--阿姆斯特丹
 
 離開了布魯塞爾,我們搭乘歐陸火車來到旅程的下一站--阿姆斯特丹。如果你問一百個旅人對阿姆斯特丹的印象,你會得到一百零一個不同的答案:建築、藝術、風車、運河、不眠的夜生活、滿街的腳踏車、自由的風氣、多變的天氣、海權帝國的痕跡。這世界上恐怕再難找出另一個像阿姆斯特丹這樣變化萬千的城市、這樣一個任誰來都能切割出幾個令人滿足的面向的空間。
 
 水,向來與荷蘭是亦敵亦友的。鄰海的位置為荷蘭帶來豐沛的水產資源,低漥的地勢卻讓這個國家的領土飽受覆沒的威脅,使得荷蘭人不得不與海爭地,也與海共存。
 
 荷蘭百分之四十的領土低於海平面,這個國家靠著築堤圍海、填海造地在世界地圖上佔有一席版圖。而首都阿姆斯特丹位於阿姆斯特河下游與入海口,背陸面海,更與河海相依相存。就像許多荷蘭城鎮名字中的「丹」字,在荷語中代表著圍海的「堤坊」,阿姆斯特丹也是一個築堤而成的城市。阿姆斯特丹依著阿姆斯特河而建,靠著最初的堤坊而生。如同世界上許多其他的城市一樣,阿姆斯特河就是孕育了這個城市文明的「大河」,和這些城市不同的是,除了這條上天賜與的河,支撐起阿姆斯特丹的歷史與經濟的是數十條人工開鑿的河--運河。


(運河岸比鄰相接的建築與各色不同的屋頂風格)



  從十六世紀以來,貴族商賈帶來了貨物、金錢,在運河上來來去去,臨河建起了一棟又一棟緊密相鄰的貨倉、行館、旅棧、商號、酒館、俱樂部;到了今天,物換星移,即使人事不再,這些運河邊的建築仍舊佇立在岸邊,並在光陰的拓痕裡隱隱保留了從前的輪廓,不論是這些建築的外貌、屋頂風格還是外牆壁飾,都訴說著無數的過往傳奇,推波助瀾地讓一代又一代的建築師從中得到無限的啟發,醞釀出荷蘭幾個世紀不衰地建築風華。 
 
 因此,來阿姆斯特丹,就不能不看它的運河與建築。不管是雇一艘船,沿河愜意地遊賞這座最真實的建築博物館,尋訪每一條運河的故事與河岸建築的傳奇;還是挑一個晴朗的日子,帶上旅遊書,換上一雙好走的鞋,直接漫步穿梭在幾百年的歷史之中,看十七世紀的運河樓與二十一世紀的建築比鄰而立,都是領略運河本身以及河畔建築迥異卻相輔相成的美的好方法。
 
 我們不懂建築,對歷史也沒有下過多深的功夫,卻也在一整個早上的「運河漫步」中體驗了運河建築架構出的千種容貌、感受了運河溶溶流動交織出的萬般風情。阿姆斯特丹地勢低漥,土質鬆軟,許多運河邊的建築因為日久逐漸向著河畔傾斜,站在兩條運河的交會口,看得尤其清晰,則又是另一種獨特的景觀了。


(運河交口的兩岸建築因為建築在鬆軟土質上而前傾)

 如果按圖尋訪不能滿足你對運河風光的嚮往,不妨訂下一間運河畔的旅館房間,親自體驗運河的魅力與面河而居的生活荷蘭的物價水準和比利時相比高出不少,但是一百二十歐元足以在運河邊租下一間面河的房間,住上一晚並享受一頓附帶的傳統荷式早餐。荷蘭不是一個以美食著名的國家,傳統的早餐也十分簡單,大抵是土司或麵包配上奶油、果醬、水煮蛋、火腿以及各色荷蘭起司,再加上咖啡、紅茶與果汁;雖然稱不上豐盛,卻也足以讓人飽足到中午


(我們在阿姆斯特丹運河畔落腳的旅館)


(我們旅館前的運河--王子運河)

 鄰河而居是旅行中一件挺寫意的事,不過,據說夏天河上蚊蟲不少,是美麗面紗之下不能不考量的真實我們到達的時候,已經是仲秋時節,雖然夜晚秋涼似水,但到底是避開了蚊蟲,一得一失,取決個人偏好而已
 
 自古以來,多少故事在阿姆斯特丹的水上岸邊發生,像水面的漣漪一樣,一波平復一波生,熱熱鬧鬧、生生不息。當你下次來到這個有「西歐威尼斯」之稱的城市時,也別忘了在水光倒影裡,取擷這城市歷史與你相疊的那一瞬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