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段時間一直在寫似乎永遠也寫不完的「補日記」,其他什麼也沒有時間、沒有情緒寫,雖然我菜照作、日子照過。但是,感恩節過了,十二月來了,很快的,聖誕節也要到了。

 

 從感恩節過後,整個城市就被打扮得很「聖誕節」,眼睛看到的是紅、綠、銀、白、金,耳朵聽到的是耶誕鈴聲、平安夜、白色聖誕節。可今天一早出門,竟明明白白地感覺到,聖誕節真的要來了。

 

 聖誕節的氣味洋溢在空氣中,聞都聞得到,聖誕節的訊息飄在空中,真的觸摸得到!因為,空氣裡開始出現一絲霜降的預兆,陽光裡的溫度剩下冰點不到。

 

 終於,天冷了。
 


 入冬以來,紐約很幸運地還沒有過過寒冷日子。看著新聞報著芝加哥和五大湖附近城市白雪皚皚的情景,心裡有一絲竊喜,下雪的那一剎那很美,但,下雪時的冷與雪融後的泥濘卻是殘酷的,我衷心期盼雪來得越遲越好。

 

 然而,四季的遞嬗是天定的,儘管全球暖化打亂了宇宙的時脈,北半球的溫帶到冬天還是要下雪、要冰天雪地的。

 

 那在第一場雪之前的冬天呢?就是天寒地凍了。

 

 今天的氣象預報說紐約市的低溫會降到零下五度,高溫維持在攝氏零度,這些數字都只能當做參考,不痛不癢,因為真正讓人「痛不欲生」的是風寒溫度(Wind Chill),那是一陣寒風直接吹上你的臉時,你所感受到的溫度。

 

 春風吻上臉想必很美妙,可被北風吻上臉就一點也不有趣了,以今天來說,最低溫氏零下五度,但是風寒溫度是華氏十度,大約是攝氏零下十二度。於是,當一陣攝氏零下十二度的風「刮」上臉的時候,第一個感覺是無法呼吸,必須要用嘴巴含住一小口冷空氣,等它變暖一點之後才能吞下去。如果這陣風持續個三秒,嘴角、兩頰的皮膚會開始感到疼痛,就像有人在拿鞭子抽似的,漸漸的,皮膚會越來越緊繃,連眼睛都會開始痛,不管你把自己包得多麼嚴實,那風總能找到纖維的縫隙鑽進去。這種感覺,只要經歷過下雪天的人都會明白我在說什麼,那真是天寒地凍,連人都像被急速冷凍著。

 

 不過,畢竟風吹過去會停,把自己包嚴一些都可以熬過幾陣這樣的冰風,更好的辦法是:沒事就少出門,待在溫暖的家方為上策。小屋裡小雖小,卻溫暖可愛。

 

 因此,我最近的嗜好是在家裡一邊寫blog,一邊煮上一壺Espresso。聽著Espresso壺在爐子上波波波的聲響,慢慢聞著一股濃郁的咖啡香,在整個屋子都繚繞著香氣的那一刻關熄爐火,整壺的咖啡也正好煮好。再打上半杯綿密的奶泡,就是我的Lappuccino了,顧名思義,是四月自創的一種介在Latte和Cappuccino的飲料。



 說到我的小屋,這才想起,轉眼搬進來已經快一年了,還沒有替它照過照片、寫過什麼東西呢。除了幾個來拜訪過我的朋友見過它的廬山真面目之外,誰也不知道四月到底住在什麼地方。

 

 小屋在紐約市皇后區一個叫做Forest Hills的區域,這個區域的居民以猶太後裔為主,也有不少俄羅斯以及亞洲人,是皇后區難得的一個小小的、精緻乾淨的區域,距離華人聚集的法拉盛只有十五分鐘的車程,可以就近享受中菜、台菜,卻不用忍受它的擁擠髒亂。

 

 小屋很小,總共也只有一房一廳,加起來不過二十坪左右,「高距」在公寓的頂樓--三樓。當初看上這公寓總共八戶的單純簡潔,就不在乎必須要爬樓梯了,只是剛搬來的那一陣子不知是不習慣還是怎地,老從樓梯上摔下來,扭過腳踝,也擦破過皮,就是始料未及了。好在,後來明白了要「服老」,下樓梯總多了一份小心翼翼,也就沒有再傳什麼意外了。

 

 小屋裡對我而言最重要的地方,當然就是廚房了。我的廚房不大,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舉凡冰箱、微波爐、大烤箱、小烤箱、洗碗機、烤麵包機、果汁機、食物料理機、大同電鍋,一應俱全。當然還有大大小小的鍋碗瓢盆,光是咖啡機就有三個。這裡是我每天至少花一個小時的所在,也是我「鑽研廚藝」的地方,每一扇門後的大小物件,我都瞭若指掌。


 走出廚房,轉個身,就是浴室。浴室也是一樣的「小巧」,因為小,也因為是暖黃色系統,倒也顯得溫暖,我也就盡量地用藍、黃、白三色來佈置它。可喜的是紐約氣候乾燥,十分容易維持浴室乾淨清潔,每個禮拜清洗一次也就是了,不怎麼費事。



 客廳,當然是小屋裡面積最大的地方了,在這裡一張餐桌,有電視、沙發、茶几、兩個書架、我的工作桌,還有一張沙發床,是專門為遠道來訪的友人準備的。所以,連同沙發在內,小屋的客廳一共可以同時招待三個訪客,而不至於讓任何人睡在地毯上。




 客廳裡還有一樣不能不介紹的家具,那就是餐桌,這張玻璃面的餐桌是Mike從馬里蘭一路搬上紐約的家具之一,玻璃面底下有他從歐洲、南美洲旅行蒐集回來的風景明信片,玻璃面之上有一些我們從台灣、日本旅行帶回來的小擺飾。

 

 平時我們兩人的晚餐都在電視機的茶几上解決,這張餐桌只有在週末的時候才真正派得上用場,一壺新鮮咖啡、一瓶柳橙汁、兩盤現作鬆餅或法式土司、一盤水果、一份早報,滿滿的悠閒,就是沒有壓力。




 十二月,紐約街頭處處在提醒路人該大事置辦聖誕禮品,催得人心慌。連洛克斐勒中心前的大聖誕樹前兩天都大張旗鼓的、盛重的舉辦了一個點燈儀式,我們既不願去湊這「商業化」的熱鬧,也不願去大街上吹冷風,就在家裡小小的佈置了一點聖誕裝飾,給小屋添一些應景的氣氛。

 

 我在茶几上放了幾個聖誕造型的蠟燭,再放上一個麋鹿置物籃,然後在窗上「張燈結綵」,來來回回纏繞了好幾圈的彩色小燈,最後再掛上兩隻聖誕襪,等待聖誕夜的神秘訪客來用禮物塞滿它們。



 再來呢,便是用聖誕節的代表色來寫一篇文章了。 不管如何,窗外的十二月是寒風砭骨的,很快也將會變成銀白色的一片,而窗內的十二月,有燈、有景、有燭光、有溫暖,還有遠方的朋友,對我,很足夠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