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上一篇最後悄悄預告了這一篇的主題。

新年新氣象,如果說新年新希望對我這個從來不做新年計畫或下什麼新年決心的人有什麼意義,那肯定是這件事了。是的,這輩子沒追過星的我,中年居然開始追星了,而且為此第一次如此透徹地實踐了活在當下及時行樂這個概念,所以這一篇難得不是關於我家姐弟倆、不是關於生活瑣事、不是關於我想退休的碎碎念,而是一個大齡少女的的追星心路歷程。

看下去之前,先放一個文長警告,是的,就算分成兩篇也是很長很長的兩篇。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以前】

小學的時候我的偶像是郭富城,是我人生第一個偶像,還記得當時在電視機車廣告上偶然看到那時還不是四大天王,甚至還沒有出道的他,一瞬間驚為天人、一眼淪陷。雖然郭天王真的帥、跳舞真的強,唱歌客觀的說也是真的不怎麼樣,但我還是每一張專輯都盲目地買了,想想那時還是錄音帶慢慢進化成CD的年代呢。不過對郭富城的迷戀上了國中之後也漸漸淡了,當然曾經的偶像在我心中永遠有一席之地。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就是這個鏡頭讓我對郭富城一眼萬年。而這幾個經典廣告更是完美展現郭天王當年的顏值啊。】

國中之後的偶像從郭富城慢慢變成李玟,我在李玟一出道不久就注意到了這顆新星,她的第一張專輯中《我依然是你的情人》與《玫瑰園》,讓我一耳驚艷之後,自此也是沒有一張專輯落下。還記得李玟剛在台灣出道,那時幫她發行唱片的公司既小且默默無名,但這間公司恰巧在我家旁邊,我還在那時只是一個小歌手的CoCo下車走進唱片公司時偶遇過她呢,後來李玟越來越受歡迎,之後換到大名鼎鼎的Sony新力唱片公司,漸漸變成能夠在國際舞台上發光的大明星,讓小歌迷我也為她驕傲,前年她的離世讓我難過唏噓很久很久。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除了第一張專輯,李玟的Di Da Di絕對是我心中專輯經典中的經典,裡面的每一首歌我都好喜歡也都能倒背如流。】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I Have A Dream則是我最愛的CoCo單曲。】

雖然我的前後兩任偶像畫風完全不同,讓我迷戀的點也南轅北轍,可同樣的是,我都是在兩人剛出道時就對他們「一見鍾情」,他們後來也都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大紅大紫,成為天王天后級別的存在,我還為自己獨到的眼光自豪了許久呢。

只是再怎麼崇拜、欣賞與喜愛,我能夠算得上「追星」的行為也僅限於買專輯了,就連買周邊商品、收集海報之類的事我幹的也少之又少,更別提去演唱會了。一直以來,我對於演唱會從沒有過任何嚮往或渴望,除了門票花錢,演唱會往往人多、舞台又看不清楚,我如果想看明星的舞台表演還不如看有特寫拍攝的影片(古早叫做錄影帶,後來叫做DVD),想聽歌不如直接聽CD。大概這也是因為在我一直以來的認知裡,就沒有哪一個歌星能做到唱現場比CD好聽的,所以四十年來我沒看過一場演場會,也從不以為遺憾。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後來】

後來,理性了大半輩子的姊姊我從去年開始對一個叫做周深的大陸年輕歌手一步步無法自拔。

只是周深不是剛出道或籍籍無名,相反的,去年是他出道的第十年,他在大陸也紅得一塌糊塗。我其實在疫情之前就聽過這個歌手與他的成名曲《大魚》,但是老實說當時的感覺只是這個小男生很會唱歌,聲音很有自己的特色,但是 《大魚》不是我的菜,所以我聽完也沒有太過關注。後來在疫情關在家裡的那兩年,我也跟所有人一樣沒事就在YouTube上閑晃,偶然看到「我們的歌:第一季」這檔音樂綜藝,裡面有費玉清、李克勤、周華健、任賢齊、那英、張韶涵這些我熟悉的明星,就點開看了看,不看還好,一看就被李克勤、周深的「勤深深」組合完全吸引住了,兩人合作演繹的《那片海》、《心如刀割》、《天下有情人》、《卡門》,一首比一首驚艷,尤其是《天下有情人》,天知道我循環播放了幾遍、貢獻了多少播放量。我無法用言語去形容那種好聽,那不只是兩人歌唱技巧的無懈可擊,而是細節的詮釋與歌聲中呈現的情感與畫面感,我第一次明白什麼叫做「動人」,第一次知道原來真的有人的歌聲能「動人心弦」;至此,周深才真正在我的腦海裡留下深刻的印象。

不過,姐畢竟走理性派的路線走了一輩子,我一直認為歌唱得好的歌手千千萬,好聽的歌萬萬千,現實生活與工作已經夠忙碌了,網路與明星的世界裡誰都是過客,誰都不是真愛,追星更不是我的字典裡的詞。

一直到去年年初,在YouTube上不知道第幾次聽《天下有情人》時,偶然看到油管推送的一個加拿大的歌唱老師點評這個表演的影片,便點了進去,覺得這個老師的講解很有趣,也言之有物,接著便跟著大數據的推薦,繼續看了好幾個這個老師點評周深的其他影片,看著看著我才發現,這個我本來就有好感的歌手,唱歌的實力是真的強、能駕馭的曲風也是真的多變,所謂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我跟著這個老師的一系列影片慢慢對這個年輕的歌手充滿佩服,尤其看著這個老師對周深從一開始的不能完全接受,到沒多久之後的完全推崇,這中間的轉變過程很有意思,也很真實。

沒有意外,YouTube的演算法,就像所有社交平台一樣,開始推薦給我各種跟周深相關的影片,這些年來的各種新的舊的演出、採訪、綜藝、頒獎舞台,我越看越多,也對這個年輕男孩有越來越多的了解,發現不只是歌唱得好,還口才好、外語能力好、情商高、反應快、謙遜有禮貌、進退應對得體,有幽默感又不驕傲張揚,還格外努力上進,妥妥的性格討喜、智商情商都在線,十年來始終如一,微時如此,走紅後也沒變,尤其在對他的成長過程有些了解之後,更覺難能可貴。

對理性追星的中年姊姊來說,周深這些人格特質甚至比他優越的歌唱技巧更吸引我,我甚至忍不住想,要是我家的兩個孩子將來能長成擁有相似特質的人,或者找到這樣的另一半,我應該做夢都會笑。

當然身為歌手,周深的歌唱得好無庸置疑。首先,他所有的舞台演出從不錄音對嘴、絕對真唱這件事,就能間接證明他的唱功,不論是美聲、藝術、民歌還是流行、搖滾,各種演唱風格他也能從容駕馭,這不只是客觀技巧的高超優秀,也反映在他對歌曲的理解與詮釋上,他似乎對每一句歌詞的每一個字、每一段旋律的每一個音符的表現都能細膩地掌握。自以為向來走理性路線的大齡少女,居然能聽他唱歌,聽著聽著就不自覺地淚眼盈眶,即使有些歌是別的歌手有名的作品、我早已聽過無數次,可被周深一詮釋,歌聲裡就有無限的故事感,恰到好處的、不多不少地直擊靈魂,我能很肯定地說,這輩子讓我聽到動容的歌、能把我唱哭的歌手,說一隻手的手指數得出來都算客氣了,也是因為如此,我第一次有想聽一個歌手現場演唱的嚮往,想體會無需透過螢幕、耳機聽的歌聲能夠多動人。

而2024年是他出道的十週年,他在中國大陸13城大半年間開了20場巡迴演唱會,從社交平台看到觀眾、歌迷、粉絲發布的影片真的讓我羨慕地不得了,生平第一次我有真真切切想去看演唱會的渴望,能夠聽到他現場唱30首歌,光是想就讓我激動啊,我甚至認真想過專程飛去大陸聽一場他的演唱會的可能,可惜我去旅行向來靠著一張(好吧,兩張、三張)信用卡走天下,能讓我靠信用卡(或者家人朋友金援)暢行無阻的地方都可以是我家後院,反之就是我無法接觸到的世界,因此中國大陸對我目前而言還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地方,我的中年追星路途依然停在YouTube與社交平臺之上(悲傷蛙)。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現在】

只是誰能想到,我不去就山,山卻來就我了呢?

去年十二月初周深在廣西南寧開了2024巡迴演唱會的最後一場,在結束散場時居然驚喜預告2025年海外站的訊息,雖然除了「海外站」這三個字之外,其他什麼時間、地點的線索一概全無,大家保守地猜測海外站也許要等到2025下半年,想著或許從港澳台東南亞開始開起,等到歐美場也許要等到2026年。即使如此,一時之間粉絲仍然激動,海外粉絲群組更是直接沸騰。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就是這個畫面讓海外粉絲群組沸騰。】

又沒想到,才過了兩個禮拜不到,周深在聖誕節前正式官宣了世界巡迴演唱會的地點,完全出乎大家預料地公布了倫敦、拉斯維加斯、紐約、多倫多、雪梨、墨爾本與吉隆坡,涵蓋四大洲五個國家的七個城市,粉絲猜測的港澳台都沒有,東南亞更是只有一站,這個世界巡迴演唱會可真是名副其實了。

而七個城市中,北美就佔了三城,可想而知,原本以為得等到2026年的北美粉絲們反應跟中了樂透沒什麼兩樣,此後幾天大家各種推敲每站演唱會的時間,沸騰的粉絲群中大家還交換著四處聽來的小道消息,其中包括二月十五那個週末可能會在拉斯維加斯的傳言。我查了日曆,那個週末是美國總統紀念日長週末,特別適合全家出行、特別適合看演唱會,如果那個週末周深真的來拉斯維加斯開演唱會,我們一家去拉斯維加斯度個長週末似乎是個完美的安排。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周深官宣世界巡回演唱會。】

我的各種幻想還沒在腦袋裡跑完,就在聖誕夜看到周深官宣第一站倫敦場的演出日期:二月十四日,正是我各種幻想中的二月那個適合看演唱會長週末,只是場次是倫敦,不是北美三站中的任何一站,這下我又興奮又糾結。

想當年我們還住在紐約的時候,的確幹過飛倫敦過長週末這種事,只是那畢竟是紐約,飛倫敦只比飛西岸多一個鐘頭,而從西岸飛倫敦那可是十一個小時的事啊。再加上北美怎麼說都有三場演場會,相比之下,要耗費格外多人力物力財力的倫敦似乎怎麼也排不到優先順序。即使如此,我依然拋出了全家一起去倫敦五天玩這個想法,這個提議沒有意外獲得了姐弟倆的支持,我家爸爸則是慎重而短暫地考慮了一下之後才推翻這個計劃,原因是千里迢迢只去五天,時差剛剛調完就要打道回府,怎麼想都是一個浪費機票。他這麼說我倒是無法反駁,畢竟我家就屬我對時差的容忍度最高、對睡眠的要求最低,睡多睡少都行,在哪兒都能睡而且睡得好;姐弟倆隨著年紀增長慢慢也開始有點乃母之風,反而是我家爸爸年紀越大越嬌氣,對睡眠環境的要求很高,睡不好就到處不對勁,跟我完全是站在光譜的兩個極端,所以這種行程在他眼中就是痛苦的象徵。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聖誕夜官宣的倫敦場日期與門票開售時間。】

我們還沒考慮出個所以然,跨年夜周深接著官宣北美三場的演出日期,三月一日拉斯維加斯、九日紐約與十四日多倫多,相當於倫敦場之後間隔一個週末就是連續三個週末的北美場。消息一出我馬上打開行事曆開始計畫,拉斯維加斯距離加州最近,無疑是我的首選,而且大家一看演出場館Dolby Live,發現是只能容納五千多人的室內劇場,這跟周深去年在大陸城市動輒每場三萬、四萬、五萬多人的戶外體育場演唱會相比,簡直是live house駐唱的等級了,也就是說這種小場館舞台距離觀眾近、劇院環場音效好,而這種近距離看演唱會的機會,只怕是世巡第一年、團隊對海外市場採保守估計策略才可能有的「待遇」,撿到就是賺到,在我更是非去不可了。而紐約場的場館容納人數一萬多人,多倫多約在七千,也都是算必須珍惜的「小場館」演出,只是這兩場只間隔五天,我不太可能來來回回地飛,也不太可能把小孩丟給爸爸自己在紐約待一個星期就為了銜接多倫多的演唱會(雖然我是很想這麼做),所以兩地勢必得有所取捨。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跨年夜官宣的北美三場演出日期,但是並沒官宣門票開售時間。】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跨年夜新年倒數之後,演唱會承辦公司立刻大手筆在時代廣場投放大屏廣告。】

我一邊考慮著,一邊發現二月中的倫敦場突然之間變得更加誘人,長週末不影響週間活動,距離最近的拉斯維加斯場也有兩週,有個不短的緩衝,怎麼想都覺得可行,再加上倫敦場是周深生涯中首次世巡的第一場,用這場作為我人生第一場演場會,格外有意義啊,就這樣,去倫敦看演唱會就不再只是一個想法,而是決定了。既然只有我一個人去,我就決定走旋風式訪問路線,搭13號紅眼班機14日一早抵達倫敦,當天看完演唱會之後住一晚,隔天週六就可以飛回舊金山,至於什麼觀光什麼景點,於我完全如浮雲;不過這麼瀟灑的規劃很快被現實阻擋了,我一查機票,週六回程的票價硬是比週日回程的多一千美金還有找,嚇得我直接屈服,決定多待一天,週日一早再啟程回舊金山,週六就當成賺到的一天倫敦自由行。機票決定了,我也很快地訂了演唱會O2場館附近的旅館,甚至在粉絲群組裡找到一起結伴同住的粉絲,雖然我們素未謀面,但是對方也是從台灣移民美國多年的大齡少女,甚至比我還「資深」,我只能說周深的粉絲年齡跨度不是普通得大。

根據我旋風式行程安排,倫敦停留48小時,拉斯維加斯則24小時都不需要,我仗著拉斯維加斯與舊金山只有一個半小時的航程,班機選擇也多,加上拉斯維加斯機場本身與市中心只有十分鐘車程,計畫演場會當天下午抵達,晚上看完演唱會直奔回機場,搭清晨第一班飛機回舊金山,連旅館都省了,甚至隨身只需要一個裝必需品的逛街用側背包,就是把參加演唱會當成去隔壁城市看了一場電影的意思。同樣的思維也可以套用在紐約或者多倫多身上,雖然從西岸飛這兩地都要五、六個小時,但是天降特種兵如我並不害怕,飛紅眼航班當天早上到達,晚上看完演唱會隔天一早離開,零住宿36小時同樣能搞定,這幾個城市我碰巧以前都去過,所以極限行程裡沒有安排一分鐘觀光我也不會太惆悵。而如果必須要從紐約與多倫多之間挑選一場,我毫無疑問會優先選擇紐約,一來紐約畢竟是我生活過且熟悉的城市,即使挑戰極限行程,也有我的好閨蜜可以依靠,二來多倫多畢竟位於加拿大,「出國」還是比去紐約成本高一些、麻煩一些的。就這樣,我完美擬定好我的追星計畫。

看到這裡你可能會發出靈魂拷問,演唱會除了地點不一樣,內容不是應該都大同小異,需要這麼拼命到處飛看那麼多場嗎?我只能說,別人的演唱會我仍然一場都沒有興趣去看,而周深的粉絲都知道,他的演場會只有零場與無數場的差別,也就是說要嘛對他沒有興趣,否則只要聽過他一次現場演出,就會知道「比CD更好聽的是周深的現場」這句話的意思,所有的歌他都能在現場演繹出不同的感覺,加上不同場館、觀眾與現場氛圍的烘托,周深的每一場演唱會都是獨一無二的視聽饗宴。既然周深都把演唱會開到歐美來了,我當然想努力靠近這個「無限大」的數字。

再說大齡少女進入中年之後,越來越有「把握當下」的體悟,對於想做的事,只要是在能力之內可以完成、在可努力的範圍之內能夠促成的事,在我眼裡都是「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而那些必須歷經艱辛、排除萬難才能勉強促成的事,在我眼裡則是一種「天不時地不利人也不和」的強求,是該放下的執念;而今年周深的演唱會,對我來說,就是前者。今年從二月十二號姐弟倆年度科展報告完成開始,一直到三月十七號那週姊姊的高中申請結果出來,這中間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雖然小孩們也照常有各種樂團排練、音樂會、練球、球賽、音樂劇排演、演出各種活動,卻是我家相對之下可以忙裏偷閒的時間,畢竟在那之前我們家為了姊姊的高中申請、為了夏天之後的計劃、為了兩人的科展實驗報告,一路忙得不可開交;而三月十七號之後要根據姊姊的高中申請結果做各種決定,包括選擇學校、準備搬家、看新房子,要幫姊姊準備春假的義大利合唱比賽行程、要開始為暑假後做各種大大小小的準備,還有兩人的數學競賽,與其他各種校內外活動,放眼未來的半年、一年,我們沒有最忙,只會更忙,而周深的倫敦與北美演唱會所有場次正巧完美地落在這一個月我家難得的喘息期,怎麼不算是一種上天促成的「天時」呢?

至於以後,先不說不知道他會不會再來開演唱會、何時來,我甚至不知道我們會不會還住在舊金山,來往機場還能不能這麼便利、讓我瀟灑地說走就走,到時候更不知道是否有什麼其他讓我無法脫身的事,如此一想,教我如何能不把握今年的每一個機會?所以大齡少女瘋狂追星都是有理有據、順應天意的(很敢講)。

前傳到這裡告一段落,下一篇紀錄大齡追星少女如何解鎖瘋狂人生新體驗。

人不癡狂枉少年,中年也一樣 〔前傳〕

【再過幾天我就要出發去倫敦啦,解鎖我人生第一場演場會。用這張門票去見證周深在歌手生涯第一次世巡的首場演出,一起同頻,我感到無比榮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四月 的頭像
    四月

    四月艷陽天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