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版位

目前分類:文學四月 (1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愛飲茶,可飲茶是一種奢侈。倒不是說飲茶價格昂貴,而是說飲茶是一個花時間、又急不得的用餐過程。 


 首先,時間要對,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飲茶不是早餐,也不是午餐,嚴格說是一種兼具早餐、午餐與晚餐的飲食。除非起個絕早,否則要想吃了早餐之後還能享受飲茶的美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最好的時間是早上十一點左右到茶樓,慢條斯理的花個一個小時以上,點上各色小點、中點、大點若干,等到吃罷出來,茶足飯飽、心滿意足,一直到月上西樓也不覺餓。


 再有,真正的飲茶人心要靜、氣要平,要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改的從容心境,還要有無入而不自得的空閒,喝茶、聊天,一坐半天,不急不徐等小推車停下,然後一個一個蒸籠挑過、一盤一盤小碟揀過。誰也不知道那一個小車先來,誰也猜不到第一個小車上的點心是什麼,誰也不確定上次偶然挑的五色燒賣可在哪一個小車上。


 當然,有些茶點依個人喜好是必點的,可排列組合加上隨機定理,每一次飲茶總能嘗到一些新點。飲茶之樂樂無窮,這不可言傳的樂趣,就在這不能預測的不確定性中。


 四月是一個隨和的人,尤其飲茶,完全"隨波逐流",依照小車上來的順序挑點,哪種點心來得太晚,就只能有緣下次再見了,只一個春捲是不能罷手的。






 也不知道是天生還是什麼時候養成的壞習慣,四月特別愛吃麵餅類和炸的食物,如果什麼東西兩者兼有,那四月一定對其完全沒有抵抗力了,不幸的是,春捲就是這樣的東西。

 

 剛起鍋的春捲,炸的酥酥脆脆的外皮與多汁的內餡兒,再淋上有點酸有點辣的醬油,滋味無窮,美味極了。只是這種點心偏偏要現做的才好吃,飲茶樓裡的春捲不用說了,市面上賣的家常版的冷凍春捲,味道真是相差甚遠,之前說了,飲茶是一種非要有閒不能享受的東西,天天上茶樓是不可能的事。

 

 四月是相信「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的人,既然無折衷之道,那就反璞歸真,自己動手作吧。

 

 在紐約,要買齊一干材料不是難事:春捲皮、絞肉、韭黃、粉絲、香菇、胡蘿蔔,一趟法拉盛的採買之旅就一應俱全了。可最大的問題顯然不是材料的準備,而是做法。

 

 四月喜歡春捲外皮酥脆的口感,可想到得準備一大鍋油來炸,真是怕得不得了,別說準備那一鍋油費時費事,光想吃下那一鍋油的一部分就讓人卻步。

 

 所謂路是人走出來的,辦法當然也是人想出來的,不用炸的,煎的可以,烤的也可以。

 


 



 今天四月不寫食譜,可是茶館還是上菜,就把做法和大家簡單匯報一下:把香菇泡好,所有的材料切絲,和絞肉拌均勻,加醬油、酒、胡椒粉、太白粉、少許麻油和辣醬油(或用烏斯特醬)混合成內餡。

 

 冷凍的春捲皮充分解凍,用調羹舀一匙內餡,放在春捲皮的一端中央,小心捲實,以太白粉水封口就可以入鍋以小火和少許的油煎至表皮成金黃色。

 

 這個時候的春捲已經香氣四溢,讓人食指大動了,但是為了讓表皮更酥脆、內餡熟透,入烤箱烤是一道必須的步驟。把春捲排在墊了鋁箔紙的烤盤上不但可以幫助春捲受熱均勻,也讓清理工作格外容易。然後用攝氏200度預熱過的烤箱烤20分鐘就大功告成了!

 

 同樣的,剛出爐的春捲要趁熱吃,辣醬油也好,辣椒醬也好,芥末也好,有沒有筷子都無所謂,一口咬下,酥脆的外皮厚薄剛好,裡頭的內餡鮮美多汁,順滑甘甜,讓人無法罷休,再來一壺好茶,色、香、味,層層疊疊,融合呼應,餘意無盡,口腹皆歡。

 

 心滿意足。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還記得生平第一堂國語課,還記得那些深綠封面的課本,轉眼就要二十年了,屬於童年的歲月,在一個時代交替的年代,在一個懵懂的年紀裡,顯得特別微渺動人...





 那些朗朗讀書聲伴隨的一個又一個的晨昏,似清晰如昨,又似遙遠如前世...

 


 

 

 總記得每個開學的第一天,捧著一冊冊簇新的課本,嗅著油墨與新印的刻版特有的氣息,在那個年紀,那氣味意味著又一個學期的開始,是淡淡的徬徨,是淡淡的興奮...

 


 

 而如今,這氣息在記憶中沉澱過香,是淡淡的哀愁繚繞,與淺淺的無限思量...

 

 


 


 

 一頁復一課,一字逐一句,風聲雨聲中,成長卻踩著童年的足跡無聲無息前行,一直前行...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文字寫不出一瞬間的感動,有些記憶褪不出歷歷鮮明的昨日,童年,在書頁之間漸行漸遠,也在書頁之間覺醒...





 那些天真的喜悅,天真的趣味,天真的領會,在淡去多年之後,再次覺醒...




 享受童年記憶在覺醒之後,那種會心的熟悉,那種甜甜的陌生,那種不完整的想像...




 操場邊的追逐...走廊上的奔跑...荷花池畔的回望...遠足前夜的輾轉...下課鐘聲打斷的遐想...攀著時間的絲線,一.一.甦.醒...




 曾幾何時,仰望天空的角度,一點一點傾斜,看待世界的眼光,一絲一絲冷淡,傲慢與偏見在心中蔓生蔓長...




 而那些誰也無法強加的喜惡,那些純粹的直覺,那些不含雜質的信任,那些無畏的包容,只能遙遠懷想,是無法覺醒的印象...




 這才明白,原來能夠為賦新詞強說愁,能夠輕易微笑或落淚,都是一種再難重溫的幸福...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怎麼想像一個語言是這樣一個字一個字的傳承,一個音一個音的發聲,怎麼樣的組合可以述說一個動人的故事?什麼樣的排列可以擲地有聲,鑿鑿在理...

 




 


 幾番斟酌,幾番思量,寥寥數語就能淋漓盡致,情在言中,意在言外;童趣,人生,乃至情.愁.愛.怨....



 



 

 咀嚼回憶的味道,即便是沉澱之後的渣籽,都有種驀然回首的驚喜,那些逝去的人事物,復又從河流的底層覺醒,鮮活,成為來日記憶的原味...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西塞山前白鷺飛,
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篛笠,綠蓑衣,
斜風細雨不須歸。

 

 

 這是唐人描寫的初春景致,卻也是這個禮拜紐約天氣的寫照,雖然沒有桃花盛開,也非仲春時節,但是斜風細雨的意境卻是類似的。


 


 事實上,紐約的這個夏季除了那兩、三次的熱浪之外,一直都是溫和宜人的,這個星期連綿陰雨,更把氣溫壓得低,白天總在二十度出頭,夜裡便只剩不到十五度了。

 

 陰雨微涼,讓人聯想到台北的冬季。

 

 熟我的朋友都知道,四月的記性差,尤其不記人,聽過的名字、見過的人,就像落在水面的秋葉,一個漣漪便無痕跡了。 可是,記憶中總有一些鎖匙,在一些偶然的瞬間,砰然開啟埋藏已久的線索,香味是其一,觸感是其二。

 

 就像這種微濕的涼意,沁人肌膚,每一絲涼意都在記憶裡穿梭跳躍:那是個下著雨的春節,那是個雨霧中透著靜謐的秋夜,那是個淅淅瀝瀝椰林樹下的校園台階,那是個童年趴在露濕窗台上看出去的世界。

 

 今夜亦然,點點滴滴,滴滴點點;斜風細雨,暑未盡,秋意濃。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依依折青柳,


送君長亭北;


萋萋芳草深,


枯榮不知歲。

落日感故人,

浮雲繫遊子;


還記西窗燭,


共話夜雨時。

天涯猶比鄰,

世事豈兩茫;


今朝隔山岳,


來歲聚參商。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越老,就越怕離別。

 

 從前讀詩,總不懂為什麼古往今來的詩人能對離別寫下那麼多詩篇,古時交通不便或可理解,可詩人今天依然感春、悲秋、傷別離,又是為何?

 

 原來,離別之苦也是需要生命的網紗來沉澱的。

 




 


 剛剛從甘迺迪機場回來,送走了小悅和小胡,站在通關的邊門,硬是有種感傷,儘管回身陽光燦爛得沒有兩樣,可從今後,我們相隔的就不只是一山一水,而是千山萬水了。

 

 人在異鄉,更懂得什麼叫「距離」,也更懂得時間、空間在生命裡架構出的意義,而離別,是硬生生地在時間和空間上畫下一道深深的刻痕,像一道溝渠,只能以牽掛、以懸繫、以思念溝通兩岸。

 

 而離別的場面正是這樣的目睹,而從轉身的那一刻,便開始了重逢的等待,也是在那一刻明白了詩人們的離愁,與「送君千里,終須一別」的無可奈何。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九月九日,是妍伶的生日,也是和小悅他們分離的日子,祝福妍伶,也祝福小悅和小胡,也為此寫下一首【故人行】,不講格律,只講離情。

 

 【故人行】是離情所驅之作,原本只想引用數首前人的離別詩,結果腦海裡浮出凌凌亂亂的許多,無從引用,便依取前人的意境,寫下【故人行】贈離人。

 




 這裡將【故人行】之後的離詩盡數寫來,補意境不到之處: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少壯能幾時?鬢髮各已蒼,

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焉知二十載,重上君子堂,

昔別君未婚,兒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執,問我來何方,

問答乃未已,驅兒羅酒漿。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梁,

主稱會面難,一舉累十觴,

十觴亦不醉,感子故意長,

明日隔山嶽,世事兩茫茫。

 

              --【贈衛八處士】 杜甫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李商隱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草 送別】 白居易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楊州。

孤帆遠影碧山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青山橫北郭,白雲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送友人】 李白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霑巾。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個禮拜紐約熱得可以,好在明天開始氣溫會慢慢恢復正常,望著窗外艷陽高照,連最後一絲微風都蒸發無痕,心裡著實懷念乍暖還寒的仲春時節。

 

 驀然想起唐朝詩人高駢的有一首<山居夏日>,詩裡描寫盛夏的景致,短短二十八個字,把夏日的炎熱、午後的靜謐都鮮明地呈現,彷彿那濃暑、那綠蔭、那倒影都如在目前,而那微風與暖香,幾乎能觸摸得到,似乎餘香仍舊繚繞!

 


 

 

綠樹蔭濃夏日長,

樓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簾動微風起,

滿架薔薇一院香


 



 


  

 

 記得第一次念到這首詩是在小學,當時的年紀半大不小,不知怎地,對這首詩印象特別深刻,逐字讀來,心嚮往之,再讀數遍,便從此印在腦海中,未曾抹去。

 

 如今讀來,依然覺得這首詩的每一個字都用得那麼恰到好處,又那麼生動,兒時的嚮往,並非毫無緣由,只可惜十數年過去,還沒有遇到這樣的夏日,有綠樹,有樓台,有池塘,有薔薇,有水晶簾,還有微風。

 

 四月一直不喜歡炎夏,能夠忍受紐約的寒冬而甘之如飴,台北的夏天卻度日如年,想來這樣動人的夏日景致,也只有從想像中去構圖了。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星期一,灰色,很灰很澀,

週末的餘歡是早晨的咖啡杯底加多了而殘餘的糖粉,

明明休息充分,

卻帶著咖啡因也叫不醒的惺忪,恍神


星期二,淡黃色,像是天邊未褪盡的晨曦,

淡淡一抹,說不出是悲是喜,

是一種懂得認命之後的平靜

 

星期三,湛藍色,藍得憂鬱,

憂鬱得徹底,

往前往後都看不到邊際,

靈魂與身體慢慢分離。

 

星期四,綠色,不深也不淺的綠,

恰到好處的綠,

有一絲新芽蠢蠢欲動,

有一絲竊喜從心底掙扎抬頭

 

星期五,粉紅色,胸有成竹的理直氣壯,

喜怒都可以形於色,無須隱藏,

眼睛可以睜的很大,表情可以很誇張,

風很涼,心很癢,空氣裡泛著甜甜的香

 

星期六,一片紫,

淺紫,深紫,羅蘭紫,

像掛在樹上的果子,

像躺在河岸的鵝卵石,

美得奢侈,

不可言喻,亦不言可喻

 

星期日是沒摘盡的果實,已經熟透;

一個絳紫色的影子,

如向晚夕陽,似紅塵輪迴,

只一瞬間,驀然回首,

又到盡頭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有一種滴漏

盛裝的不是沙粒

不是水滴

是一顆顆晶瑩剔透的

玻璃水晶

 

有一種滴漏

紀錄的不是時間

不是光陰

是一顆顆璀燦奪目的

玻璃水晶

 

名叫心境


................



 


一顆水晶滴落

妳的笑容點亮一整個夜的寂寞

 

一顆水晶滴落

妳的淚眼凝注黯淡了無風的午後

 

一顆水晶滴落

妳的感動在心底深處悄悄捕捉

 

一顆水晶滴落

妳還在想去年的光景怎麼一逝無蹤

 

一顆水晶滴落

在妳心版上刻印的是剎那也是永恆

 

................




有一種滴漏

以玻璃般的透明紀錄妳片刻之間的心境

以水晶般的晶瑩反射妳心境的光影

在落下的瞬間

似水光瀲灩

似漣漪層起

瞬間之後

便跌成一葉記憶

僅剩一絲痕跡

此外再無處尋


................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天早上我媽興沖沖地打越洋電話給我,接到電話,我非常驚奇,因為我媽通常只在週末才跟我通話。

 

 原來她看到旅行社應剛通車的青藏鐵路推出九月出團的十天行程,很有興趣,問我要不要排假一起參加,無奈九月中實在有太多變數,只好放棄,讓她和朋友去。

 

 我們談著,這才發現我們兩人對旅行目的地的憧憬十分不同。


 她對任何可以領略大自然鬼斧神工之美的地點,行程,方式或角度都無法抗拒,像是尼加拉大瀑布,洛磯山脈,阿拉斯加,黃石公園等都是她列為必去的地點。

 

 對她來說,最極致的行程是搭乘南美安地斯山小火車一路盤旋而上,欣賞沿途自然景觀與當地特有野生動植物;另一個就是坐火車橫跨西伯利亞草原,像電影齊瓦哥醫生一樣。青藏鐵路似乎兼二者而有之,是夢想的一種實現,更是一種浪漫的行走。





 至於我,雖然也震懾於大自然的神奇,更炫惑於任何在歷史上佔有一頁的人文景觀。我想再訪希臘與羅馬,因為無法不讚嘆於她們日後為整個歐洲奠定人文發展的不朽成就;我想造訪蘇杭,為了那與天堂齊名的景致,更為那充分透露展現宋代文人精神的園林造景;我想走一趟絲路,在群山夾繞的河西走廊裡領略那種造就繁華的姿態,親身感受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壯闊。

 

 古往今來,要多少時間,多少人,多少的天份才能累積出這樣的不朽?我總想著在若干年前的同一空間裡曾經存在的故事,也許它們早已湮沒在時間裡,可總有那麼一些線索痕跡,層層疊疊的沉積,哪怕我所拼湊出的只是一幅過於浪漫的附會假想。

四月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